送王以通之官金陵 其二

伯符兄弟最英雄,千载青山绕故宫。
宋祖只知曹马事,齐高还与獍枭同。
暮箫尚带兰陵怨,春水多愁旧垒空。
登览未应迷宿昔,夜猿啼在晋时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以通之官金陵·其二》是宋代诗人释永颐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多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释永颐:字山老,号云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与江湖诗人周晋仙、周伯弜父子等多有唱和。释永颐在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时因不满权贵侵占寺产,渡江东归,并曾留遗书慰问。他的诗作《送王以通之官金陵·其二》便是其文学创作的一部分。
  1. 诗歌原文
  • 原文
    伯符兄弟最英雄,千载青山绕故宫。
    宋祖只知曹马事,齐高还与獍枭同。
    暮箫尚带兰陵怨,春水多愁旧垒空。
    登览未应迷宿昔,夜猿啼在晋时枫。
  1. 作品解析
  • 意象丰富:诗中“伯符兄弟最英雄”,通过历史典故描绘了英雄辈出的景象;“千载青山绕故宫”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古城的眷恋。
  • 情感深沉:“宋祖只知曹马事”暗示了对过往朝代兴衰的深刻思考;“夜猿啼在晋时枫”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变迁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对历史场景的描绘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 用典贴切:诗中引用了多个历史典故,如伯符兄弟、曹马事等,这些典故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送王以通之官金陵·其二》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提供了重要视角。
  • 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对经典诗句的解读和赏析,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

《送王以通之官金陵·其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歌,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通过深入理解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宋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