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日暮

渺渺春湖夕霭浮,落花飞燕打兰舟。
游人半入烟城去,月照笙歌上水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日暮”是南宋文学家吴惟信的一首七言古诗《苏堤清明即事》中的一句。这首诗描述了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以及日暮时分的宁静美景。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品原文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2. 作品背景

  • 诗作创作于清明时节,此时正是赏花踏青的好时光。作者描绘了西湖边春天的景象,以及人们在日暮时分离开时的宁静。
  • 这首诗反映了清明节期间西湖边的游人如织,人们享受着春天的美好,同时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1.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比清明时节的热闹与日暮后的宁静,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美的独特见解。
  • 同时,诗歌也揭示了人们在忙碌生活中对自然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1. 艺术特色
  • 吴惟信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西湖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生动地展现出来。
  • 诗句中的“万株杨柳属流莺”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自然的美丽。
  1. 文化意义
  • 该诗不仅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
  • 它成为了研究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的重要文献。

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不仅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生活美的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生活中的诗意和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