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四首 其十三

堂堂妙相真难比,历历梵音犹更奇。
可怜逐句寻言者,嗟过长沙觌面机。
知不知,黄鹤楼崔颢题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四十四首·其十三》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师范所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宗教色彩的诗。此诗通过描绘南岳峰前老石头的形象,寓意了修行者应超越世俗,直指本性,追求心灵的觉醒和提升。以下将介绍文学作品:

  1. 诗歌内容
  • 这首诗开篇以“南岳峰前老石头”为题,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古老而庄严的场景。这里的“老石头”不仅仅是物理存在,它象征着一种历经沧桑、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 紧接着,诗人用“怜儿何事不知羞”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赞美。石头之所以能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正是因为它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不为外界所动,这种“不知羞”的境界正是修行者应有的态度。
  • “为人点眼长伸脚,直至而今懒不收”,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石头的特性。它虽然被人点上了眼睛,但依然保持其本真,不愿收取外在的赞誉和利益,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是许多修行者所向往的。
  • 最后一句“猿诗词”,可能是后人为了押韵或增加诗句的趣味性而加上的,但这并不影响整首诗的意境和深意。
  1. 艺术手法
  • 此诗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例如,“南岳峰前老石头”,“怜儿何事不知羞”等,都使得石头仿佛有了生命,能够感受到世间万物的情感和变化。
  •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石头与人的行为对比,强调了修行者应有的超然和自律。石头不求名利,不随波逐流,而修行者应当效仿,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独立。
  1. 哲理启示
  • 通过对南岳峰前老石头的描述,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哲学思想。它鼓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和实践这种精神追求,从而达到心灵上的升华和自由。
  • 诗中的“历历梵音犹更奇”一句,暗示了佛教诵经声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是对声音美的一种描绘,也是对佛法深沉内涵的一种赞美。

《颂古四十四首·其十三》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宗教色彩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也是后世读者学习和借鉴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