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光阴如劈箭,无常生灭日迁变。
唯有摩诃般若多,耀古腾今无背面。
见不见,碗子扑落地,碟子成八片。
偈三十五首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三十五首 其六》是宋代释祖珍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百岁光阴的比喻,表达了对于无常生灭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同时以碗子扑落地、碟子成八片的景象,寓意着世间万物的变化无常。
这首诗体现了释祖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在《偈三十五首 其六》中,释祖珍用“百岁光阴如劈箭”这样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如白驹过隙,短暂而易逝的特点。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更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人们往往因为短暂的生命而感到迷茫与不安,释祖珍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思考,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把握当下,活出真正的自我。
释祖珍通过对事物变化的描述,揭示了世间一切皆为空无的哲理。诗中的“唯有摩诃般若多,耀古腾今无背面”,表达了对于佛教般若智慧的推崇。般若,即智慧的光明,能够照亮人们的心灵,让人看清事物的真相。这种智慧的光芒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都保持着恒常不变的性质。通过这种智慧的力量,人们可以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释祖珍在诗歌中也融入了一些象征性的元素,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碗子扑落地,碟子成八片”这一景象,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富含深意。碗子的破裂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而碟子的分裂则是对世界多样性的体现。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偈三十五首 其六》作为释祖珍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读者反复品味。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学的独特风格,还可以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