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晚立

沙晚低风蝶,汀烟入夜舟。
日依平野没,月涌大江流。
书懒聊遮眼,诗成自点头。
此时临水叹,一倍不禁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江上晚立》是宋代诗人释绍嵩的作品。 释绍嵩的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日落时分江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内心的孤寂与哀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诗作内容
  • 描写江景:《江上晚立》以“沙晚低风蝶,汀烟入夜舟”开篇,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江景图。诗人通过夕阳西下和微风拂过沙滩的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 表达情感:诗中“书懒聊遮眼,诗成自点头”透露出诗人对写作的倦怠和对诗歌创作成果的喜悦。同时,结尾处流露出一种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忧愁,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1. 作者背景
  • 释绍嵩生平:释绍嵩生活在宋代,是一位僧人,他的诗作通常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的影响,释绍嵩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 作品风格:从《江上晚立》可以看出,释绍嵩在诗歌创作中倾向于采用简洁而深刻的手法,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江边的静美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感慨与哀愁。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释绍嵩的个人艺术追求,也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特色之一——注重意境的营造而非单纯的辞藻堆砌。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江上晚立》作为释绍嵩的代表作品,在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面貌,也展现了佛教文化对当时文人生活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文学创作中。

《江上晚立》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可以了解到宋代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情感世界,还能深刻体会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