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晚低风蝶,汀烟入夜舟。
日依平野没,月涌大江流。
书懒聊遮眼,诗成自点头。
此时临水叹,一倍不禁愁。
江上晚立
沙晚低风蝶,汀烟入夜舟。
日依平野没,月涌大江流。
书懒聊遮眼,诗成自点头。
此时临水叹,一倍不禁愁。
译文:
江边傍晚我独自站立,沙滩上晚霞映着低飞的蝴蝶,江边的烟雾随着夜晚的降临渐渐飘散进入河里。夕阳西下,太阳沉没在大地上,而明月升起在长江之中流淌。懒得看书,便将眼睛遮住;诗歌写成了,自己忍不住要点头称赞。此刻站在江边感叹时光易逝,内心不禁涌起深深的忧愁。
注释:
- 江上晚立:在江边的高处站立。
- 沙晚低风蝶:沙滩上黄昏时分有低飞的蝴蝶。
- 汀烟入夜舟:江边的烟雾随着夜晚的降临渐渐飘散进入河里。
- 日依平野没:太阳落山,消失在平坦的原野中。
- 月涌大江流:明月升起在长江之中流淌。
- 书懒:懒得看书。
- 闲遮眼:把眼睛遮住,表示不想看。
- 诗成自点头:诗歌写就后,自己忍不住要点头称赞。
- 临水叹:站在江边感叹。
- 倍:十分之一,加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刻在江边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自身情绪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内心的忧愁。首句“沙晚低风蝶”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忧郁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日依平野没,月涌大江流”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和月亮升起的景象,通过对比日落和月升,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诗中的第三句“书懒聊遮眼”,反映了诗人因为厌倦或懒惰而选择不看书籍的态度。而第四句“诗成自点头”则展示了诗人因沉浸在诗歌创作中而产生的一种愉悦和满足感。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一句“此时临水叹,一倍不禁愁”更是点明了诗人站在江边感叹时的内心感受。这里的“临水叹”不仅指站在江边,也象征着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助和忧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