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湖上憩水仙祠

万木已西风,千山景象通。
岸拖秋草绿,日抹半山红。
穴蚁苔痕静,诗人眼界空。
水仙来往处,脉脉兴何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湖上憩水仙祠》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绍嵩。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湖上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水仙祠中水仙花的观察和感慨。下面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秋日湖上憩水仙祠》是释绍嵩的作品之一。释绍嵩是宋代一位著名的文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2. 诗意解读:在这首诗中,“万木已西风,千山景象通”表达了秋天来临,万物凋零,但依然有千山万木的景象。“岸拖秋草绿,日抹半山红”则描绘了湖水岸边被秋草染成绿色的景色以及夕阳映照在半山之上的红霞。这些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秋季的自然美,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湖畔,感受到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穴蚁苔痕静,诗人眼界空”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他似乎忘却了尘世的纷扰,只专注于眼前的自然之美。“水仙来往处,脉脉兴何穷”更是点明了诗人对水仙这一植物的喜爱,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美好事物永不消逝的向往和追求。
  3. 作品赏析:《秋日湖上憩水仙祠》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在欣赏这首诗时,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词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和创造美的主题。

《秋日湖上憩水仙祠》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经典。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审美启示。《秋日湖上憩水仙祠》,这首宋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