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戏书 其一

杖屦千崖表,江山故作妍。
扪萝怀鸟道,踏石过溪泉。
野湿禾中露,秋明树外天。
白头何所恨,随处一欣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客中戏书其一》是宋代释绍嵩的作品。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从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 诗歌内容
  • 自然描写:这首诗通过描绘杖屦千崖表和江山故作妍,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人用“扪萝怀鸟道,踏石过溪泉”这样的诗句,展现了他对山水间隐秘小径的探索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 生活哲理:诗中的“白头何所恨,随处一欣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无论年纪多大,都要保持一颗乐于接受和享受当下的心。这种豁达的生活哲学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慰藉。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释绍嵩的语言风格以平实、质朴著称,这与他作为一位禅宗僧人的身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诗作简洁明了,直抒胸臆,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
  • 意象运用:释绍嵩在创作中善于使用象征手法,例如在诗中将禾中的露水与秋明树外的天相联系,通过这些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种巧妙的意象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 文化背景
  • 历史时期:宋代是一个文人雅士辈出的时代,释绍嵩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他的诗歌自然受到了当时文学潮流的影响。同时,宋代佛教禅宗的兴盛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撑。
  • 个人经历:释绍嵩的个人经历也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现。作为一名僧人,他的生活可能相对简朴,但这并没有阻碍他的心灵自由。因此,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种境界正是宋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客中戏书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热爱与感慨的经典作品,也是一幅展示宋代文人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还能感受到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