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龙峰遣兴

可要栖身向薜萝,闲门空掩半庭莎。
天寒日暮游人少,花落僧禅覆地多。
六尺屏风遮宴坐,数椽月屋爱岩阿。
我今客气浑消尽,无奈千茎鬓雪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龙峰遣兴》是宋代释绍嵩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透露出他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在解读《寓龙峰遣兴》时,首先应认识到其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寓龙峰遣兴》创作时间为宋代,由释绍嵩所作。释绍嵩是宋初的一位高僧,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绪。释绍嵩的文学成就不仅限于诗歌,他在其他文学形式如散文和赋中也有所涉猎。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寓龙峰遣兴》的内容与主题十分丰富。诗中通过描绘龙峰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疲倦和对自然的向往。释绍嵩用“可要栖身向薜萝,闲门空掩半庭莎”来描绘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世隔绝的生活态度。此外,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细腻,如“天寒日暮游人少,花落僧禅覆地多”,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及其对人的影响。通过对这种自然美的赞美,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和存在的哲思。

在鉴赏《寓龙峰遣兴》时,读者还应留意诗中蕴含的哲理。释绍嵩可能通过对龙峰的描述,隐喻性地表达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与总结。他可能在感叹世间的虚妄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

《寓龙峰遣兴》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作,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诗中自然景物的描绘、作者的生活体验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可以发现诗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对于喜爱诗歌的读者而言,《寓龙峰遣兴》不仅是一次阅读的经历,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