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栖身向薜萝,闲门空掩半庭莎。
天寒日暮游人少,花落僧禅覆地多。
六尺屏风遮宴坐,数椽月屋爱岩阿。
我今客气浑消尽,无奈千茎鬓雪何。
注释:
可要栖身向薜萝,闲门空掩半庭莎。
天寒日暮游人少,花落僧禅覆地多。
六尺屏风遮宴坐,数椽月屋爱岩阿。
我今客气浑消尽,无奈千茎鬓雪何。
译文:
想要在薜萝丛中栖息,闲门半掩庭院中的草;
天气寒冷,白日将尽,游客稀少;
花朵凋落,僧人修行覆盖地面;
六尺屏风遮挡宴会的座位,几间茅屋喜爱岩石的角落。
我现在完全放下了世俗的礼节和拘束,但无奈的是头发如雪般洁白而稀疏。
赏析:
此诗以寓居龙峰为题材,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描绘龙峰周围的环境与生活场景,展现了自己的隐居生活。
“可要栖身向薜萝?”诗人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自己是否应该像那些生长在薜萝中的鸟儿那样,选择在龙峰这片清幽的地方栖息。这里的“薜萝”是一种植物,常绿藤本,攀援于其他树木之上,形态优美。诗人以此比喻自己追求的隐居生活,既远离红尘喧嚣,又不失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闲门空掩半庭莎”,诗人描述了自己居住的环境。这里的“闲门”指的是简陋的门扉,“半庭莎”则是指庭院中的草。诗人用这两个词汇来描绘自己的住所并不豪华,但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气息。这种生活状态正是诗人所追求的隐居生活。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天寒日暮游人少”,他发现即使在天寒日暮的时候,也很少有游客前来。这里的“游人少”反映了诗人对于外界纷扰的一种厌倦和排斥。他认为,真正的隐士应该能够超脱世俗的眼光,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动。
在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时,诗人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景物。“花落僧禅覆地多”,这里的“花落”指的是花朵凋谢,而“僧禅”则是指僧人修行的场景。诗人用“覆地多”来形容这些花朵凋谢后覆盖在地上的情景,暗示着自然万物的消逝和生命的短暂。
诗人在这里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于生命、自然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他认为,真正的隐居生活并不是逃避现实的方式,而是要能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时,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这种心态才是真正达到隐居境界的关键所在。
最后两句“六尺屏风遮宴坐,数椽月屋爱岩阿”则是诗人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总结和展望。这里,他用“六尺屏风”来形容自己在宴会上受到的尊重和地位,以及“数椽月屋”来形容自己的住所虽然简陋却有着美好的风景。诗人表示自己喜欢这样的生活,因为它能够带给他精神上的满足和平静。
“我今客气浑消尽,无奈千茎鬓雪何。”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感慨。他认为自己已经放下了所有的世俗礼节和束缚,但无奈的是,自己的头发已经变得如同雪花一样洁白且稀疏了。这里的“千茎鬓雪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自己衰老和变化的自我嘲讽。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认为尽管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但仍然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表达了他对于生命、自然和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