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遇雨和丘德高

白苇黄茅路四通,芙蓉憔悴菊垂丛。
川原缭绕浮云外,楼阁朦胧细雨中。
蔽野吞村飘不住,重山复水去无穷。
丘郎蜡屐能从我,一任此身同转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途次遇雨和丘德高》是宋朝诗人释绍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内容和特点:

  1. 内容摘要
  • 诗歌描绘了旅途中偶遇雨天的景色。诗人以白苇黄茅为背景,描绘出一幅道路四通八达,周围芙蓉花已枯萎,菊花凋敝的场景。
  • 同时描述了川原在浮云之外的景象以及楼阁在细雨中的朦胧美态。这些细节增添了诗的意境之美,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最后两句通过“丘郎蜡屐能从我,一任此身同转蓬”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反映了诗人对无常人生的深刻感悟。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歌的语言简洁,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性而行的生活态度。
  • 诗中运用了多种象征手法,如“浮云”和“转蓬”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
  • 结构上,全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格式,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1. 历史与影响
  • 此诗创作于宋代,是释绍嵩众多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 《途次遇雨和丘德高》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珍贵资料。
  • 在后世,该诗也被多次选录入各类诗词选本,成为学习宋代诗歌不可或缺的篇章。

《途次遇雨和丘德高》不仅是一首描写旅途中自然景观的优美诗篇,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丰富的文化意义。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