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苇黄茅路四通,芙蓉憔悴菊垂丛。
川原缭绕浮云外,楼阁朦胧细雨中。
蔽野吞村飘不住,重山复水去无穷。
丘郎蜡屐能从我,一任此身同转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并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白苇黄茅路四通”,白苇、黄茅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路四通八达,表明诗人所行之地的交通要道,这一句描写了诗人在途中所见之景。白苇、黄茅、路四通八达,为诗人的下一句写情铺垫,也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奠定了感情基调。
“芙蓉憔悴菊垂丛”,芙蓉和菊花都是诗人眼中的美景,但它们都失去了往日的艳丽,芙蓉憔悴,菊花垂丛,说明雨势之大。诗人看到这些美景被雨水冲刷得凋零,不禁感叹世间万物都在风雨中摇曳、飘零。
“川原缭绕浮云外,楼阁朦胧细雨中”,川原是指大地,这里指大地上的景物。缭绕是形容云气流动的样子,浮云是天空中飘荡的白云,云气缭绕,仿佛浮在大地之上。楼阁在细雨中显得朦胧,隐隐约约可见。川原、楼阁、细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蔽野吞村飘不住,重山复水去无穷”,遮蔽的是大片的野草,淹没了村庄,虽然大雨滂沱,但这也挡不住它前行的脚步。重山复水,意味着地势险峻,道路崎岖,前方的路似乎永无尽头。这句诗既写出了大自然环境的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忧虑和迷茫。诗人站在风雨中,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惆怅。
“丘郎蜡屐能从我,一任此身同转蓬”意思是:丘郎穿着用蜡制成的木底鞋也能跟得上我的脚,让我随遇而安吧!我愿像蓬草一样随风漂泊,任世事变迁。
【答案】
译文:
白苇黄茅铺成的小路通向四方,芙蓉花已变得憔悴萎靡,菊花也低垂着头。大地被云雾环绕着,山峦连绵起伏。
山野间草木葱茏,云雾缭绕;江水潺潺流淌,远处的楼阁若隐若现,细雨蒙蒙,行人难以分辨方向。
野草遮天蔽日,淹没了村庄,虽然大雨滂沱,但这也挡不住它前行的脚步。前方的路似乎永无尽头。
我站在风雨中,心中有些许无奈和惆怅。丘郎穿着用蜡制成的木底鞋也能跟我一起走,让我随遇而安吧!我愿像蓬草一样随风漂泊,任世事变幻。
赏析:
这首诗以旅途见闻为线索,写了途中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写途中所见之景:白苇黄茅铺成的小路通向四方,芙蓉花已变得憔悴萎靡,菊花也低垂着头。诗人通过写景来渲染旅途的艰辛和凄清的气氛。
第三句紧承上句写沿途之景。诗人看到的是川原、楼阁、细雨等景象。川原指大地,楼阁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这里指古迹或旧居。诗人看到这一切时,心情是复杂的,有欣喜也有忧伤。他看到了自然的美,但也体会到了人生的悲凉。这种感受正是许多游子共有的。
第四句继续写景。野草遮天蔽日,淹没了村庄;细雨蒙蒙,行人难以分辨方向。这一句中包含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忧虑。
第五、六两句写旅途中的遭遇。诗人遇到一位拄着蜡屐的老者(丘郎),两人结伴而行。他们一路同行,没有言语的交流,只有脚步的声响和脚步声的节奏相伴随。
第七句写诗人的感受。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色,想到了自己的处境。他感到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这一句中包含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
最后一句写诗人的决心。他愿意像蒲草一样随风飘荡,随处安身立命,不再为名利所困扰。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态度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