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褪残花点碧轻,残花含恨脱红英。
树连翠筱围春昼,风入青山送雨声。
不办扁舟访安道,何妨莲社醉渊明。
如公自是銮坡具,盍与吾君致太平。

解析:

  1. 诗句与译文:
  • 杏褪残花点碧轻,残花含恨脱红英。

  • 关键词: 杏、褪、残花

  • 翻译: 杏树的花瓣逐渐褪去,留下点点碧绿。残花带着遗憾,挣脱了最后的红色花朵。

  • 注释: 杏树是春天的主要植物之一,其花色变化丰富,从白到粉再到深红,最后凋谢。”杏褪残花”描绘了春天结束的景象,杏花瓣的褪去象征着春日的逝去。”残花含恨脱红英”进一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遗憾。

  • 树连翠筱围春昼,风入青山送雨声。

  • 关键词: 树、翠筱、青山、雨声

  • 翻译: 树木丛中点缀着青竹,春光明媚的午后,风穿过山间带来雨声。

  • 注释: “连翠筱”形容周围环境生机勃勃,”树连翠筱围春昼”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其中树木、竹子和自然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景观。”风入青山送雨声”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动态美,风雨交加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活力和变幻无常。

  • 不办扁舟访安道,何妨莲社醉渊明。

  • 关键词: 扁舟、安道、莲社

  • 翻译: 不必乘坐小船去拜访安道,何不在莲社中沉醉于陶渊明的生活?

  • 注释: 这里的”安道”可能指的是一位文人或者隐居者,而”莲社”则是一种文人雅集的形式,通常以莲花为象征。”何妨莲社醉渊明”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追求精神境界的想法,通过与陶渊明这样的隐士交往,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语言优美,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元素的精心选择和组合,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赏和追求,反映了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