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周湛二上人游西湖之北山天竺晚归得十绝 其二

山如浓翠拥高鬟,石壁巉然不可攀。
落日凤城佳气合,幻成一岛画图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名篇之一。诗中描绘了作者与两位僧人在西湖北山天竺游览,欣赏美景后,在夜幕降临时返回的情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的第一句“同周湛二上人游西湖之北山天竺晚归得十绝”描述了作者与周湛和尚以及另一位僧人一起游览西湖北山天竺寺,并在此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这里的“天竺”指的是位于杭州的一座著名古刹,也是西湖的一部分。

诗的第二句“云水光中楼观明”描绘了天竺寺周围的景色,云彩缭绕,水面波光粼粼,寺庙的轮廓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明亮。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感慨。

接下来的四句诗,苏轼详细描述了他们游览的过程以及所见所感。例如,“花径草深藏古意,石桥流水响幽音”描绘了寺庙中的花径、草丛和古意,以及石桥上的流水声,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

最后两句“月出东山照湖影,星沉西子梦中寻”则是对西湖夜景的描绘,月亮从东山升起,照亮了湖面上的倒影,而星星则消失在西子湖的深处。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同周湛二上人游西湖之北山天竺晚归得十绝 其二”这首诗通过对西湖北山天竺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