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八十四

飘蓬四十馀年,梦绕晶然山路。
才见广安军人,便忆破庵师祖。
摵破碎沙盆,打动虾蟆鼓。
惊落蛟龙虎兕威,知音不在频频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释绍昙的《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八十四》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与人生感悟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飘蓬四十馀年,梦绕晶然山路。才见广安军人,便忆破庵师祖。摵破碎沙盆,打动虾蟆鼓。惊落蛟龙虎兕威,知音不在频频举: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四十多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对过去经历的深深怀念。在看到广安的军人时,他立刻想起了破庵的师祖。他用破碎的沙盆和虾蟆鼓来比喻自己的修行生活,以及面对强大势力时的无奈与感慨。
  1. 诗歌鉴赏
  • 禅宗思想:这首诗体现了禅宗的思想,强调个体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以及个体修行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精神觉醒。诗中的“知音不在频频举”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无奈和对于内心修行的坚持。
  • 人生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包括生命的无常、修行的艰辛以及与世无争的心态。诗中的“惊落蛟龙虎兕威”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与坚持。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破碎沙盆”和“虾蟆鼓”等,这些形象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修行生活的体验。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 文化价值: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文学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它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宋代禅宗思想和文人情怀的重要窗口。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释绍昙的这首诗创作于元成宗元贞三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同时也是释绍昙个人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宗教变迁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 生平经历:释绍昙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禅师,他的生平经历了许多波折,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他的生活经历和他的诗歌风格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他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1. 文学价值
  • 诗歌形式:释绍昙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结构,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它采用了押韵的形式,使得诗歌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这种形式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示范作用。
  • 语言特点: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这些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画面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种语言特点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和思想的传递。

这首《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八十四》不仅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与人生感悟的作品,也是宋代诗歌的一个缩影。它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人们能够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文人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