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王老太无端,却逐盐官作乐官。
西祖令严行禁止,免他禅会错欣欢。
颂古二十四首 其三
介绍
《颂古二十一首·其三》是宋朝的释居简的作品。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哲学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释居简,宋朝僧人,号虚堂,浙江四明人。他于十五岁出家,弱冠时成为沙弥,后参拜多位高僧,历住多个寺院。晚年在径山兴圣万寿寺受请入住,并卒于咸淳元年(1265年),享年八十五岁。释居简的法嗣包括间宫英宗、宝岳慈兴、太田常正等,并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其他著作有《西游日记》三卷、《楞伽漫录》十九卷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诗词原文:《颂古二十一首·其三》
鸡足峰前,黄梅渡口,逗到冷泉几掣肘。若谓凌霄非正传,毕竟衣法属谁手。野犴鸣,狮子吼,虚空昨夜翻筋斗。诗词翻译:
鸡足峰前,黄梅渡口,到达冷泉几处险阻。如果认为凌霄不是正宗,究竟衣法是谁掌握的?野犴鸣,狮子吼,昨夜虚空中翻了筋斗。诗词赏析:《颂古二十一首·其三》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鸡足峰前”,暗示了佛教的修行之地,同时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诗人通过对比“黄梅渡口”和“冷泉几处”的困境,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不屈。诗中的“若谓凌霄非正传,毕竟衣法属谁手?”,则是对佛法正统性的质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法传承的关切。最后,“野犴鸣,狮子吼,昨夜虚空中翻了筋斗”则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力量和影响力。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佛法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颂古二十一首·其三》的创作背景与释居简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宋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志向。释居简作为一名僧人,他在寺庙中度过了大部分时光,对于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和理解。因此,当他创作这首诗时,不仅仅是为了赞美佛法,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对于佛法的深刻思考。诗中的“野犴鸣,狮子吼”等意象,既体现了佛法的力量,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坚韧。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颂古二十一首·其三》成为了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佳作。
《颂古二十一首·其三》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释居简对生命、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释居简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也能够更深入地领会佛教文化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