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得旨退褒山成三偈代违和守钱公 其二

公家忠靖有遗德,乃与定明开道缘。
异世今时岂人意,一麾千里是家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得旨退褒山成三偈代违和守钱公 其二》是宋代诗人释清远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释清远以“公家忠靖有遗德,乃与定明开道缘”的诗句赞美了钱公先辈在忠诚与正直方面留下的高尚品德,并表达了与光明之道结下的不解之缘。

释清远作为北宋时期的佛教僧侣,其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均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他出生于临邛(今四川邛崃),十四岁时出家,依毗尼为师学习。他的一生跨越了南游江淮间的广泛地理范围,遍访禅席,并在五祖演禅师的指导下修行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和崇宁万寿寺,直至晚年才返回家乡蒋山之东堂。宣和二年(1129年)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被追认为是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他的一生虽以出家为荣,但在诗作中更多地反映了他对人间道德和佛法的理解与追求。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钱公先辈的颂扬,传达了一种对忠诚与正直价值观的推崇。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文人作品中颇为常见,尤其是在歌颂前人功德或表达对某种精神境界向往的情感时。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诗人不仅描绘了钱公形象,也体现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倾向和审美趣味。

这首诗不仅是释清远个人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时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的重要资料。它展示了宋人在宗教修行之外对于社会伦理和哲学思考的关注,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忠诚、正直等美德的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