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得旨退褒山成三偈代违和守钱公 其一

住山久有烟霞疾,得请放还麋鹿群。
厚意于公殊未报,深禅聊复对炉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得旨退褒山成三偈代违和守钱公其一》是北宋诗人释清远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释清远,号佛眼,四川邛崃人,俗姓李。他生于公元一一六七年,卒于公元一二一一年。释清远自幼出家,曾依毗尼学习佛法,并游历江淮间,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之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与崇宁万寿寺。他晚年在舒州龙门寺居住十二年,最终奉敕在和州褒禅山寺居住,因疾病辞去后隐遁至蒋山之东堂。
  2. 诗作原文:《再得旨退褒山成三偈代违和守钱公其一》:住山久有烟霞疾,得请放还麋鹿群。厚意于公殊未报,深禅聊复对炉薰。
  3. 诗意解析:这首诗反映了释清远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通过描写自己对烟霞美景的喜爱和远离尘世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同时,“厚意于公殊未报”可能寓意诗人对于世俗的回馈或回报未能实现,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深禅聊复对炉薰”则透露出诗人在禅修中得到的精神慰藉和内心的平和。
  4. 文学价值:释清远的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词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受到后世学者和读者的青睐。作为宋代僧人,释清远的诗歌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独特风貌,同时也体现了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这首《再得旨退褒山成三偈代违和守钱公其一》不仅是释清远个人的隐逸情怀的表达,也是宋代文人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释清远的诗歌才华,还可以深入理解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