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指六偈 见闻

见极垂光,听圆含响。
若谓见闻,法成尘想。
光流大千,响传沙界。
对现全彰,无在不在。
声不是声,色不是色。
非色非声,山高水急。
眼不可见,耳不可闻。
非见非闻,宛尔见闻。
见色闻声,脱出根尘。
水月镜像,梦幻施陈。
文殊宝刹,观音普门。
周罗法界,唯子一人。
身土交映,妙绝凡圣。
本有天真,非病不病。
长歌且唱,妙舞更夸。
东西南北,示现空花。
生死去来,去来生死。
若不如是,多过多咎。
兹言未谛,此语皆宗。
标指若示,古人同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标指六偈》是明代文学家李卓吾所撰写的一篇作品,收录于《卓吾文集》。该作品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一位和尚与一位尼姑的对话,从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佛学的道理。

《标指六偈》中的“标”,指的是佛教中的“六度万行”,即六种修行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指”则是指对这六种修行方法的解释或启示。

《标指六偈》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线索,阐述了佛教的六度万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主题包括:

  1. 布施与忍辱:通过布施和忍辱来培养慈悲心和忍耐力。
  2. 持戒与禅定:通过持戒和禅定来培养自律和专注力。
  3. 忍辱与精进:通过忍辱和精进而培养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4. 禅定与智慧:通过禅定和智慧来培养清晰的思维和正确的判断力。
  5. 智慧与无明:通过智慧来消除无明(无知)并达到解脱的境地。
  6. 无明与六度万行:通过无明来理解六度万行的真谛并实践它们。

《标指六偈》通过对佛教六度万行的解释和阐述,展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李卓吾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