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里无禅师,不许会兮祇许知。
著肉汗衫如脱了,方知棒喝诳愚痴。
颂古六十二首 其十六
介绍
《颂古十六首》是宋代著名诗僧释心月创作的一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释心月,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释心月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其作品多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原文:室内孤灯只自知,入流须辨截流机。辽天一镞三关外,玉兔金乌不敢飞。一竿丝线两金鱼,不犯清波意自殊。斜拽蓑衣遮盖后,空馀明月满江湖。恁么说话,大似肥处添,瘦处减。殊不知东山老人,惯得其便。昭昭心目色尘里,晃晃色尘心目间。直下裂开犹是钝,那堪随步万重山。善法堂前探浅深,寒涛平地涌千寻。探竿靠壁出门去,也是贫儿拾得金。不是风兮不是幡,堂堂摆手出重关。可怜守待鸡鸣者,犹在昏昏醉梦间。宾中主,主中宾。在窟狮子,互换嚬呻,相识如今能几人。头上漫漫,脚下漫漫。拄定即易,瞥转还难。金刚宝剑逼人寒,不堕机锋句外看。嗟叹声中偃仰时,三千世界草离离。若教老汉明斯旨,鼻孔从来向下垂。朝西天,暮东土。玩水游山,徐行款步。
主题思想:此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反映了佛教禅宗的思想。诗中的“室内孤灯只自知”和“入流须辨截流机”等句子,都体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和人生道路的探寻。此外,诗中的许多句子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生死轮回的深深感慨。
艺术特色:此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禅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的禅意之美。
历史背景:此诗创作于宋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精神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颂古十六首·其十六》是一首充满禅意和深刻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也反映了佛教禅宗的思想。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智慧,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