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六十二首 其二十九

黄金为骨玉为棱,莫把他家此日寻。
多少从来悟心匠,尽将底事继威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六十二首 其二十九》是一首唐代诗歌,作者为道世。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修行的看法。

这首诗的开头“黄金为骨玉为棱,莫把他家此日寻”描绘了一幅画面,以黄金与玉石比喻人的骨骼与棱角,暗示人们不应过于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接下来两句“多少从来悟心匠,尽将底事继威音”则转向内心的修行,强调通过领悟和实践来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力量。这种对物质与精神双重层面的探讨,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述,隐喻人生的不同阶段和追求。例如,“禅床惊震被搽糊,惹得儿孙不丈夫”这句通过描述一个禅宗修行的场景,反映了外在环境对修行者的影响以及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的意象,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哲理。如前所述,通过“黄金为骨玉为棱,莫把他家此日寻”等句子,诗人巧妙地使用比喻,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同时,诗歌中还融入了对人生经历的感慨,比如“岁聿皆采获,冬晚惧严枯”这两句,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颂古六十二首 其二十九》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悟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唐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艺术品。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修行及自然的理解,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也在思想文化层面上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