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 其三十八

狸奴白牯念摩诃,猫儿狗子长相见。
诸禅客,荐不荐。
若言自性本圆明,大似扪空追闪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释清远的《偈颂一一二首 其三十八》是一首具有深刻佛教哲理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品背景
  • 作者生平与时代:释清远,号佛眼,是宋代的一位僧人,生于临邛,四川邛崃人(今属四川省)。他十四岁出家,曾在南游江淮间,并遍历许多寺庙,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之后,他选择隐居生活,先后在四面山的大中庵和崇宁万寿寺居住过,最后又到舒州龙门寺居住了十二年。他的一生充满了对佛教修行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禅理的深入探索。
  • 文学形式:此诗属于偈颂,是古代佛教徒用以表达内心感悟、阐述佛理的诗歌形式。它通常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结合佛教的教义,抒发诗人的心境和对世界的洞察。
  1. 主题思想
  • 对自性的体悟:诗中“若言自性本圆明”表明了释清远对于自身本性的深刻理解,认为人的本性是圆满无缺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佛教中关于自我认知与解脱的思想。
  • 禅宗的觉悟:“大似扪空追闪电”则表达了一种超越直观认识的觉悟状态,类似于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暗示着通过直接的体验和领悟达到心灵上的彻底解放和升华。
  1. 艺术手法
  • 形象与比喻:诗中运用了“狸奴白牯念摩诃”这一形象来描绘众生对于佛法的执着和迷惘,同时“猫儿狗子长相见”则通过动物的比喻传达了人们之间因习性不同而产生的种种相会。
  • 语言韵味:该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诗句如“诸禅客,荐不荐”等,既表达了禅客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反映了禅宗对于言语的超脱态度。

这首偈颂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记录,也是对禅宗思想的一次生动诠释。它展现了释清远作为一个禅宗信徒的生活轨迹和精神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佛教哲理的独特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