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四十二首 其二十七

夤缘于此得安闲,屈指三年一瞬间。
好是今朝乘快便,又携藜杖过它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四十二首 其二十七》是释祖先所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和修行的体会,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传达了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认识。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夤缘于此得安闲,屈指三年一瞬间。好是今朝乘快便,又携藜杖过它山。
  2. 主题思想:诗中的“夤缘”一词通常解释为因缘际会或机缘巧合,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找到了一种与佛法和谐相处的方式,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诗人提到“三年一瞬间”,暗示时间的快速流逝,以及在这短暂的时间内,通过修行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宁静。
  3. 艺术手法:释祖先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青山不锁长飞势”和“沧海合知来处高”都是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哲学。这种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的技巧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深刻。
  4.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对修行过程中的感受,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状态。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丰富和深刻,也让人思考人与自然、精神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5. 文化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宋初佛教文化的繁荣和禅宗思想的普及。释祖先作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的僧人,他的诗作不仅是个人修行的体悟,也是当时佛教文化氛围的一个缩影。
  6. 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用词精炼,意境深远,能够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深层次思考。此外,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这些技巧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佛法的修行体验的记录,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人如何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致观察,提炼出深邃的人生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