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八首 其十四

三佛形容总不真,眼中瞳子面前人。
若能信得家中宝,啼鸟山花一样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二十八首其十四》是一首唐代诗人释道川创作的诗歌,属于唐诗三百首中的一篇。此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佛教中“心即是佛”的禅宗思想。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生平
  • 释道川生活在唐代,是著名的禅师,他的作品多以禅理入诗,体现了禅宗的修行理念。他的诗歌风格简练,寓意深远,常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人生的哲理与禅宗的智慧。
  1. 诗歌主题
  • 该诗通过“三佛形容总不真,眼中瞳子面前人”等句,揭示了世间万物皆为幻象的本质,强调了一切外在之物都不能超越心灵的内在世界。
  • 通过“若能信得家中宝,啼鸟山花一样春”这样的诗句,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追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
  1. 艺术手法
  • 该诗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如“眼中瞳子面前人”,将佛性比作眼前的真实,而真正的佛则藏在心中。这种对比使得作品富有哲思且引人深思。
  • 诗中的“马祖声传四海中”以及“娘生赋性出天聪”等语句,展现了诗人对禅宗大师的仰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禅宗传播无远弗届的理念。
  1. 文化意义
  • 作为一首禅宗诗歌,《颂古二十八首其十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唐末五代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哲学,也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 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和解读,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

《颂古二十八首其十四》不仅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的诗歌,也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的文化宝藏。它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学的探讨,展示了唐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深度。通过对其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心灵的寄托与智慧的光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