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九首 其六

李下不得整冠,瓜田岂可纳履。
行藏自要分明,免见傍人说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三十九首·其六》是宋代僧人释道枢所作,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典故“李下整冠”和“瓜田纳履”,寓言出人品与行为的重要性。此诗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其深刻的寓意,还因它所体现的禅宗思想及宋代诗歌的风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道枢的生平:释道枢,号懒庵,俗姓徐,吴兴四安(今浙江长兴西南泗安)人。初住何山,后退居明教永安兰若。为南岳下十六世,道场慧禅师法嗣。
  • 作品特色:释道枢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注重表达禅宗的思想,其作品常常以简洁的语言揭示深邃的哲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韵味与深度。
  1. 诗歌原文
  • 原文
    新年来佛法答云无,会得依前在半途。谁把扁舟清夜笛,月明吹过洞庭湖。
  • 解释: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首句提出佛法的提问,次句回答,指出修行的过程如同船夫吹响夜笛,虽然声音清脆悠扬,但最终仍需依靠自己的努力。
  1. 文学价值
  • 寓意深远:通过对日常行为的描绘,如“李下整冠”、“瓜田纳履”,诗人揭示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同时强调了道德修养和自律的重要性。
  • 艺术手法: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夜笛比喻修行过程中的挑战,洞庭湖象征着广阔的精神世界,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宋代佛教文化:宋代是佛教极为盛行的时代,文人墨客常以佛学思想入诗,而释道枢作为当时的僧人,其作品中自然融入了许多佛教文化元素。
  • 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些思想在释道枢的诗歌中有所反映,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禅宗思想的接受程度及影响力。

通过《颂古三十九首·其六》,可以窥见宋代诗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一种审视人生和社会的新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