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枢
在欣赏这首诗前,了解它的背景和文化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此诗由宋代的释道枢创作,收录于《颂古三十九首 其三十六》。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新年佛法答云无:这句诗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对于佛法的领悟是“无”,意味着新的开始或新的理解。 2. 会得依前在半途: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尚未完全,还在学习的过程中,如同旅程的一半。 3. 谁把扁舟清夜笛: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吹响扁舟上的笛子的情景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父子相携入故园” - 这句描述了一对父子一起回到了他们曾经的家园。 2. “篾头时过短篱边” - “篾头”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竹篾或类似的材料,而“短篱边”则表明他们走过了篱笆的边缘或者旁边。 3. “烂泥有刺无人见” - 这句表达了在看似无害的烂泥中隐藏着尖锐的刺,比喻表面看起来无害的人或事物,实则内含隐患或危险。 4. “踏著方知脚底穿” - 这表示只有亲自尝试踩踏
【注释】颂古三十九首 其三十八 云门是个老阇黎,衲僧巴鼻几时知。 拄杖从教不得动,春来未免倒抽枝。 译文: 云门禅师是位高僧,衲僧的真谛何时能悟? 拄杖让他不能乱动,春天来了他难免会倒出枝条。 赏析:此诗赞美了云门禅师。云门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大师。“衲僧”指禅宗僧人。“老衲”是对年岁较大、有修行的和尚的通称。“衲”字原指袈裟,后多用以代指僧人。这首诗中,诗人称赞云门禅师是一个高僧
注释:是谁用画角声吹响江城的号角,我隔着江岸聆听那美妙的乐声。刚醒来还带着酒意,金鸭香炉里袅袅升起轻烟;海棠枝头月影依旧如银。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江城听到梅花曲后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闻歌的情景,“谁将”二字,既写出了听曲者的主观感觉,也点出了曲调的悠扬动听,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一弯残月当空,万籁俱寂。“隔岸”二字更是把声音从听觉转化为视觉想象
我们将这首诗分为四部分来解读: 诗句解析 1. 朴寔头禅无伎俩,一句分明如扑相。 - “朴寔头禅”是佛教用语,意为“佛性”,即本性中具有的佛性或智慧。 - “伎俩”在这里意味着技巧、手段。 - “一句分明”表示某事物或言论清晰明确。 - “扑相”可能是一个打字错误或者笔误,但在此语境下,可能意味着“明显”或“显而易见”。 2. 客来只是叫担板,不知的当谁担板。 - “客来”指客人来访。 -
颂古三十九首 其三十四 【注解】 清净法身:指佛祖的真身,即佛的身体。 无以比量:形容非常之大。比量,衡量。 燕鸿叫断秋光老:燕子叫声把秋天的声音都给打断了,使秋天变得老去。 落叶飘来一样红:树上的叶子一片一片地落下,就像一串串红色的珍珠。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佛祖真身的诗。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佛祖法身的伟大与神秘。诗中“病后依前滴滴脓”一句,用“滴滴脓”来形容佛祖法身的污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十方世界一面镜,镜里看形未足真”意思是:十方世界就像一面镜子,但只是看到形貌,还不足以见其真性。“十方世界”指佛教所说的十方世界的众生。“面镜”比喻众生的形貌。“看形未足真”意谓只看到形迹,就认为可以认识其本性了。 “摸著鼻头渠是我,那时方见本来人”意思是:如果摸到鼻子就能认出自己是谁,那就会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了。“鼻头”指鼻子
注释:颂古三十九首其三十五。新年的时候,佛法的回答是有的,以前小尽时依前二十九。玉麟掣断黄金勒,却向云中大哮吼。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说新年时佛法有回应,与小尽时一样,都是二十九。后两句是说玉麟掣断了黄金的马缰绳,然后飞向云中大哮吼。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和玉麟的赞美之情
【注释】 花萼楼:在今江苏南京。 正浓:正是繁盛的时候。 金钱掷罢:用钱买醉。 娇无力:形容女子妩媚动人,但酒力已尽。 倚阑干屈曲中:倚着栏杆,身体蜷缩。 【赏析】 《颂古三十九首》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这首诗写春景,描写了一位佳人醉酒后倚着栏杆、娇弱无力的情景。全诗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地勾勒出了一位佳人饮酒后的娇媚风姿。 首句“花萼楼前春正浓”点明地点和时节。 第二句“蒙蒙柳絮舞晴空”
【注释】 颂古三十九首:唐宣宗大中十一年,诗人与友人游山寺,见木毬,遂作《颂古三十九首》,其中三十一首咏雪。辊(guán):用手掌或脚掌推或压。玄沙:即僧玄藏,唐代僧人。雪峰老人:即僧皎然。皎然号雪峰。攧(jiǎn):摔倒。 【赏析】 此诗写雪景。首句“无”字下得极妙,既写出了雪的洁白,又表现了雪之大。次句“两三个”则点出雪的稀稀落落,给人以朦胧的感觉。第三句写雪景中的一景,“玄沙”,指僧玄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