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枢
【注释】李下:古时候有“李树下不可整理冠帽”的说法,后因以“李下”比喻容易受人非议的场合。整冠:整理帽子。瓜田:泛指田间地头。纳履:穿鞋子。行藏:行为出处、出处行事。要分明:要求清楚明白。傍人:旁边或旁人的人。说:议论。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官场上受到排挤而写下的。全诗用李树下和田间地头两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是非之地的警惕和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希望清白做人的愿望。
注释: 1. 口子喃喃略不休,把却笊篱做火游。这句话中的“口子”指的是锅底,“喃喃”指的是说话时的声音,“笊篱”是一种捕鱼的网,“火游”是指用火来烤东西。这句话的意思是锅底喃喃不休地说话,好像在用火烤着网一样。 2. 有个女儿不肯嫁,他年定作老丫头。这句话中的“女儿”指的是年轻女子,“不肯嫁”表示她不愿意嫁给别人,“他年定作老丫头”表示她将来会成为别人的女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
昨夜月初明,柴门犹未闭。 猫儿捉老鼠,引得狗儿吠。 注释:昨夜月亮很明亮,但我家柴门还紧关着。猫儿正在捉老鼠,引来了邻居家的狗叫。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夜晚图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场景,通过对比猫儿和狗儿的行为,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安宁。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生活情趣,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口念木瓜医脚气,纸画钟馗驱鬼祟。 - 注释:口念(即祈祷)用“木瓜”来治疗足部气病,而纸上的“钟馗画”用来驱逐邪灵。 - 译文:口中祈求着“木瓜”,以治愈脚部的疾病;纸上绘制的“钟馗像”,用以驱除恶灵。 - 一生若解和罗槌,日日吃酒日日醉。 - 注释:如果能够理解并使用“和罗槌”(即调羹、筷子),那么就可以每天饮酒,享受醉意。 - 译文:如果能够掌握并运用调和饮食的技巧
注释: 日应群机必有方,未知何处觅南阳。 颂古三十九首 其五 日应群机必有方,未知何处觅南阳:颂古的三十九首诗中,有一首叫做“颂古三十九首 其五”,其中的诗句“日应群机必有方,未知何处觅南阳”是这首诗的主题。日应群机必有方,是指太阳应对天地万物的变化,必须有其运行的规律。而未知何处觅南阳,则是在问:在哪里能够找到那个被称为南阳的地方呢? 自从失却猢孙后,桥上多时不作场:自从失去了猢狲之后
偈二首·仙人张果老 仙人张果老,骑驴穿市过。 但闻归拨剌,谁知是纸做。 注释 - 仙人张果老:指传说中的神仙张果老,骑驴行走,象征着超凡脱俗。 - 骑驴: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形象地展示了张果老的逍遥自在。 - 穿市过:在市集中穿梭行走,显示出其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 - 但闻归拨剌:听到的是风声,而不是人声。 - 谁知是纸做:意识到这一切不过是纸做的。 译文 - 张果老骑着驴子
【注释】: 镜凹照人瘦,镜凸照人肥。:镜子是凹面镜,所以照到的人影会显得瘦;而凸面镜则相反,所以照到的人影会显得胖。比喻是非颠倒。 不如打破镜,还我旧面皮。:比喻应该打破糊涂观念,恢复本来面目。 赏析: 此诗以镜为喻,表达了作者对是非、真假的强烈批判。诗中“镜凹照人瘦”和“镜凸照人肥”,形象地揭示了事物的真象被假象所掩盖的现象,暗含了诗人对于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深刻批评。“不如打破镜”
【注释】 颂古三十九首:佛教中称颂佛祖的经文、事迹。犯重:指不守戒律。比丘:出家人名,这里特指和尚。清净行:指和尚的生活简朴、清心寡欲,遵守戒律。平:等。水里不用觅鱼踪(比喻不必在水边寻找鱼)天边何处观鸟迹(比喻不必到天边观察鸟儿飞翔):意谓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强求。 【赏析】 这是赞颂和尚生活的诗句。它说明和尚生活简朴、清心寡欲,遵守戒律,一切都顺其自然,不要强求,要像看鱼那样看世间万物
注释:我常常想到你,而你却已经忘记我了(我常想念你,而你却忘记了我)。 起灭之念何尝别:起与灭是相互转化的意念,怎么会有什么分别呢? 唤取机关木人问:让我来请一个机关人来问问吧。 从头弄尽元无说:从头到尾仔细研究它也没有说出什么话来。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思念朋友,朋友却已将诗人忘却。起灭之念即生灭之念,是指人生死轮回的意念,也就是人的意念。这里用“起灭”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人的意念生生死死的过程
雪中梅花春信息,池中月色夜精神。 译文:雪中的梅花就像春天的气息,池塘里的月光在夜晚显得特别明亮和生动。 年来可是无佳趣,莫把家风举似人。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近年来是否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请不要模仿别人家的风俗习惯。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感慨时光流逝、生活平淡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雪中的梅花和池中的月光,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现实平淡的无奈。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