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太虚夜坐

古寺冬萧瑟,天寒色更冥。
卷帏延素月,转盼失流星。
炉底眠枯蘖,窗根立冻瓶。
谈馀焚柏子,一燧小烟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太虚夜坐》是释道潜的作品。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1. 作者介绍
  • 释道潜,字参寥子,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苏轼门下高足,出家后成为云门宗五世弟子。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上,其诗能文工诗,有《参寥子诗集》传世。
  • 释道潜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他在佛学领域的造诣也颇为深厚。他师从大觉怀琏,是云门宗下五世传人。他的生平经历了许多波折,包括因诗讽刺时事而被投入狱中并被迫还俗。
  • 释道潜的生活经历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感受,这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例如,《次韵太虚夜坐》便是一首描写冬夜寺院景象的作品。
  1. 作品原文
  • 《次韵太虚夜坐》的原文如下:“古寺冬萧瑟,天寒色更冥。捲帏延素月,转盼失流星。炉底眠枯蘖,窗根立冻瓶。”通过这些简短的句子,诗人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一座古老寺院的景象。
  1. 作品鉴赏
  • 《次韵太虚夜坐》以其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冬季夜晚的幽静与冷清。诗中的意象如“卷帏”、“素月”和“枯蘖”,都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流露。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转盼失流星”一句,暗示了时间的快速流逝,以及对人生短暂性的深刻感悟。
  • 在艺术手法上,释道潜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也有深度。如“古寺冬萧瑟”与“天寒色更冥”之间的对比,以及“卷帏延素月”与“转盼失流星”之间的巧妙对应,都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释道潜的《次韵太虚夜坐》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体现了释道潜作为一位文学大师的艺术成就,也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