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挽词 其四

初复中原日,人争拜马蹄。
梅花辞庾岭,甘溜酌曹溪。
梁木倾何速,椿年竟不齐。
灵輀向崧洛,行路亦悽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坡先生挽词·其四》是宋代诗人释道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苏轼这位文学巨匠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感慨。

《东坡先生挽词·其四》的开篇“初复中原日,人争拜马蹄”描绘了北宋时期国力强盛、民族自豪的场景,但紧接着“梅花辞庾岭,甘溜酌曹溪”两句转入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感悟。这两句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蕴,通过对梅花和甘露等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美。

“梁木倾何速,椿年竟不齐”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里用“梁木”比喻世间万物的更迭,用“椿年”指代自己或他人有限的寿命,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终结的无奈和对过往岁月的留恋。

尾联“灵輀向崧洛,行路亦悽悽”则以送葬的情景为背景,通过“灵輀”(灵车)向嵩山方向行进的画面,传达了一种悲凉和凄凉之感。这不仅是对苏轼逝世的哀悼,也是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一种深刻反思。

《东坡先生挽词·其四》作为释道潜的作品,不仅是对北宋文化和历史的一次回顾,也是对个人命运和宇宙真理的一次深度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生活、历史和哲学的独到见解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