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月上人秋夜见寄

冥鸿振鹭想仪形,数日新秋入梦清。
丹壑流泉依旧否,碧岩丛桂几时生。
风来玉户凉初集,露泫银河色渐明。
黾勉酬君无妙语,夜光鱼目愧相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月上人秋夜见寄》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元代诗人虞集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如下:

  1. 作者简介:虞集(1272年—1348年),字伯生,号邵庵,元代临川崇仁人。虞集的先世为蜀人,宋亡后,其父亲汲侨居崇仁。虞集少受家学熏陶,精通诸经大义,曾与吴澄等交游。成宗大德初年,虞集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任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至集贤修撰,参与学校事务。文宗即位后,虞集累升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后因目疾谢病归乡,终谥文靖。

  2. 原文:寓馆城门夕,高秋雨露开。天垂华盖近,月转紫垣来。疏阔思良会,淹留到不才。深期谢安石,挥麈散风埃。

  3. 作品赏析:虞集的这首诗通过对秋天夜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次韵阿荣存初参议秋夜见寄》作为元代文人虞集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虞集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追求。

虞集的《次韵阿荣存初参议秋夜见寄》不仅是一首美丽的五言律诗,更是元代文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