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杂兴 其十三

一月庐山阳,光风动林壑。
阴崖拆曾冰,隐隐飞溜落。
曦和伯化工,万汇欣并作。
匆匆鸟声聒,艳艳花雾薄。
瘦骨喜攀跻,芒鞋便荦确。
期遇山阿人,赏心将共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庐山杂兴·其十三》是由宋朝僧人释道潜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充满了禅意与哲理。下面将详细介绍《庐山杂兴·其十三》:

  1. 作者简介:释道潜是宋代的佛教僧人,他自幼出家,擅长诗文,尤其喜爱吟诗作对。他的一生与苏轼、秦观等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两人经常相互酬唱。在哲宗绍圣年间,因苏轼被贬海南而获罪,释道潜也因诗作而受到牵连被迫还俗,后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得到曾肇的辩解而复为僧人。他在崇宁末年归老江湖,晚年弟子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流传于世。

  2. 作品原文:白鹤峰后原,逶迤旷平陆。道周问樵子,古实青牛谷。披榛得径路,曳杖惊麋鹿。薄日静衔山,惊湍泻哀玉。回首睇吾庐,风幡隔林麓。

  3.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释道潜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在被贬期间,他远离尘嚣,隐居庐山,通过写诗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此诗即表达了他对庐山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内心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庐山杂兴·其十三》不仅是一首描写庐山自然风光的诗歌,也是一篇富含哲理和禅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不仅能领略到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风貌,也能深入思考人与自然、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