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龙井辨才法师

法师安远徒,我见常磬折。
颓纲制像运,基搆甚宏达。
煌煌四十载,说法倾吴越。
人天会方丈,万趾常杂遝。
蔼然如丘山,四座羞蚁垤。
投老倦挥麈,毅然辞且决。
饥鹰得秋风,转盼俄一掣。
结茅南山陲,云萝占幽绝。
昔我海上还,相寻访林樾。
夜阑叩微要,猿鸟寂不聒。
慧风洒幽襟,法雨濯枯蘖。
别来今四载,寒暑惊屡阕。
相望如晨星,杳杳各天末。
何当从杖藜,一笑龙泓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龙井辨才法师》是宋代诗人释道潜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与其法师深厚的师生情谊,还反映了佛教文化在宋代社会中的广泛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简介:释道潜,字安远徒,号石林,又号白石道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寄龙井辨才法师》作为其作品之一,无疑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2. 诗歌原文及翻译:诗歌原文表达了对法师的深厚情感和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通过描绘法师的形象及其四十年的修行历程,诗人传递了对佛教教义的虔诚信仰以及对佛法传承的珍视。诗中多次使用比喻,如将法师比作“丘山”,显示出其在人们心中崇高的地位。

  3. 思想内容解读:从这首诗可以看出释道潜不仅关注个人修行,也关心社会教化和道德建设。他认为通过修行可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社会的和谐,这体现了佛教的慈悲思想和人文关怀。

  4. 文化与社会影响:《寄龙井辨才法师》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宗教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状态,以及文人士大夫与佛教界的互动关系。

《寄龙井辨才法师》不仅是宋诗的一个佳作,更是了解宋代佛教文化和社会风情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