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元均奉议昆仲

崇文学士后,二子皆翘翘。
异哉荆山麓,产此英琼瑶。
婆娑翰墨场,文彩相蔚饶。
顷我未知识,寸心徒摇摇。
前年广陵城,会合如有招。
名都冠淮海,气象古所豪。
林园若棋置,佳处遗尘嚣。
良辰肯浪负,杖策同嬉遨。
清谈落玉麈,亹亹如闻韶。
岁晏乐未阕,离群复萧萧。
扁舟眇一叶,出没随江潮。
云山列千里,庐霍尤岧峣。
孤怀喜自放,跨跞岂惮劳。
所嗟无二陆,相我吟风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王元均奉议昆仲》是宋代诗人释道潜的作品,通过赞美王元均兄弟的才华和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友情和文学的珍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一个文人辈出、崇尚文学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士人普遍注重文学修养,强调个人才华的展现。
  • 作者背景:释道潜(约公元1250年—约公元1259年)是南宋时期的一位佛教僧侣和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他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密切,其作品也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
  1. 诗歌内容
  • 开篇描绘:诗人开篇即赞美王元均兄弟为杰出的文士,“崇文学士后,二子皆翘翘”这句话展现了王元均兄弟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他们如同荆山之麓出产的英琼瑶石,既美丽又珍贵。
  • 怀念之情: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王元均兄弟的怀念之情。诗人提到自己过去未能识得这些才子,内心感到无比遗憾,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价值的推崇。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如“异哉荆山麓,产此英琼瑶”,通过描写荆山之美来比喻王元均兄弟的才华。
  • 情景交融:诗中的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对于王元均兄弟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于文学的热爱。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会合,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文化追求。
  1. 思想价值
  • 友情的价值:通过对王元均兄弟的怀念,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在古代社会中,文人之间的友谊往往被视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 文学的重要性:诗中对文学的赞美和对王元均兄弟才华的肯定,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文学创作重要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寄王元均奉议昆仲》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文学情怀的诗歌,也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