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仲益赴襄阳幕

襄阳古名都,雄观压荆楚。
醉公夸文词,风物粲可数。
嗟余未历览,仿佛已如睹。
人生游宦间,得此亦佳遇。
李俊妙天姿,文行两自负。
少年志冥鸿,千里轻一举。
天风不借便,造物暂淹阻。
既无负郭田,黾勉依幕府。
贤哉彼方伯,脱略高韵度。
宁俾簿书役,朱墨事朝暮。
爽气对西山,清谈共樽俎。
试问鹿门翁,遗踪今在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李仲益赴襄阳幕》是释道潜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及其文化背景:

  1. 创作背景:《送李仲益赴襄阳幕》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诗人释道潜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于李仲益即将前往的襄陽任幕僚一事,深感欣慰并作诗以赠。襄陽古称襄阳,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送李仲益赴襄阳幕》描绘了这座古城的风貌和李仲益的文采风流,表达了作者对他未来仕途的祝福与期望。

  2. 作品原文
    襄阳古名都,雄观压荆楚。
    醉公誇文词,风物粲可数。
    嗟余未历览,彷佛已如睹。
    人生游宦间,得此亦佳遇。
    李俊妙天姿,文行两自负。
    少年志冥鸿,千里轻一举。
    天风不借力,羽翮自腾举。

  3. 主题解析
    在这首作品中,释道潜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襄阳的雄浑壮丽以及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特别是“李俊妙天姿,文行两自负”,不仅赞美了友人的才华与德行,也寄寓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期许与激励。

《送李仲益赴襄阳幕》不仅是一首诗作,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历史见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学和政治活动的重视,以及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交织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