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名都,雄观压荆楚。
醉公夸文词,风物粲可数。
嗟余未历览,仿佛已如睹。
人生游宦间,得此亦佳遇。
李俊妙天姿,文行两自负。
少年志冥鸿,千里轻一举。
天风不借便,造物暂淹阻。
既无负郭田,黾勉依幕府。
贤哉彼方伯,脱略高韵度。
宁俾簿书役,朱墨事朝暮。
爽气对西山,清谈共樽俎。
试问鹿门翁,遗踪今在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诗中通过描写李仲益赴襄阳幕府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送李仲益赴襄阳幕(首联)
襄阳古名都,雄观压荆楚。(第一联)
描绘襄阳的古老名城,壮丽的建筑群在荆楚之地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醉公夸文词,风物粲可数。(第二联)
感叹我尚未亲眼见过这些美景,却如同看到了它们一般。
嗟余未历览,仿佛已如睹。(第三联)
感叹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美景,但已经能够想象到它们的美丽。
人生游宦间,得此亦佳遇。(第四联)
感叹在人生仕途的道路上,能够得到这样的机遇也是一种幸运。
李俊妙天姿,文行两自负。(第五联)
称赞李仲益拥有出众的天资和才华,同时他的文采和品行也令人钦佩自傲。
少年志冥鸿,千里轻一举。(第六联)
回忆起年轻时立志高远,像大雁一样飞向远方,而这次的旅行只是万里长空中的一次轻盈起舞。
天风不借便,造物暂淹阻。(第七联)
感叹上天并没有赋予他顺风的便利条件,而命运似乎暂时将他困顿。
既无负郭田,黾勉依幕府。(第八联)
即使没有自己的田地可以耕种,也要努力地依附于幕府之中,为朝廷效力。
贤哉彼方伯,脱略高韵度。(第九联)
赞美那位地方长官的贤德,他能够超越常人,展现出高超的气度。
宁俾簿书役,朱墨事朝暮。(第十联)
宁愿被文书工作所累,每天忙于处理公文,也不希望被繁琐的事务所困扰。
爽气对西山,清谈共樽俎。(第十一联)
面对美丽的西山,与同僚们畅谈时清风四溢,气氛轻松愉快。
试问鹿门翁,遗踪今在否。(末联)
向那位曾经隐居过的老翁询问他是否还留下足迹,希望能够找到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