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久不雨,草木无馀青。
薄云弄秋晖,山色时晦冥。
超然五词客,文采披华星。
联翩过吾庐,车盖纷满庭。
相携访灵鹫,细路通岩扃。
攀翻幽桂丛,衣襟袭芳馨。
绝境异人世,吾诗岂能名。
诸豪追邺下,妙语逾琼英。
愿言一挥写,乐事良难并。
高空堕海日,归骖尚能停。
【注释】
1.陪司马才仲节推诸君游天竺:陪同司马才仲,邀请众友人一起去游览天竺山。才仲:人名。司马才仲,名不详。
2.西郊:指长安城西郊地区。
3.草木无馀青:指西郊地区的花草树木因长期干旱而不茂盛。
4.薄云弄秋晖:轻薄的白云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时明时暗。
5.五词客:指古代著名的五位文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杨得意、王褒、邹阳、枚乘五人皆以文赋知名,世称“七雄”。
6.文采披华星:文采犹如灿烂的星辰,光彩夺目。
7.联翩过吾庐:众多友人纷纷经过我的居所。
8.车盖纷满庭:马车的车盖遮满了庭院。
9.相携访灵鹫:众人携手前往灵鹫寺。佛教认为灵鹫山是佛祖讲经说法的场所,灵鹫寺为佛教名刹之一。
10.岩扃:山崖间的小门。
11.攀翻幽桂丛:攀爬并翻动着幽暗的桂花树丛。
12.衣襟袭芳馨:衣裳被桂花的芳香染湿了。
13.绝境异人世:身处绝境,与人间迥异。
14.吾诗岂能名:我写的诗歌怎能与这些名作相提并论呢?
15.邺下:指曹魏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了魏国,史称“魏文帝”,邺都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
16.妙语逾琼英:妙语如美玉之珠,珍贵无比。
17.愿言一挥写:希望我能畅快淋漓地挥笔写下。
18.乐事良难并:享受这美好的事情真是难以同时做到啊!
19.高空堕海日:太阳从高空坠落到大海中。
20.归骖尚能停:回家的马车还能停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的司马才仲和朋友们一起出游天竺山,而诗人则留在长安城里。他与朋友分别后独自登楼观景,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写下这首诗赠给同行的司马才仲等人。
首联写自己与司马才仲及诸位朋友同游天竺山的情景。西郊久旱不雨,草木枯黄。薄云缭绕,秋光明媚,但山色昏暗,给人一种阴霾重重的感觉。
颔联用拟人手法描写景物。“超然五词客”四字点出诗人身份,是位有才华的文人,“五词客”指汉代著名的五位文人。他们文采飞扬,犹如灿烂星辰,耀人眼目。而他们的到来也使诗人的居处变得热闹非凡,车马喧哗,人头攒动。“联翩”二字写出了车马络绎不绝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欣喜。这一联既写天竺山景色之美丽,又写诗人与客人之情谊之深厚。
颈联转入对天竺山的描写。登上山顶,只见一片幽深葱郁的林丛,使人感到清幽寂静,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诗人感叹:“绝境异人世,吾诗岂能名。”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的谦虚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之情。
尾联写诗人在送别之时的心情。他依依不舍地与司马才仲等友人挥手告别,踏上归途之际,还想着再给他们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然而,由于天竺山路崎岖,诗人只得让车子慢慢地前行。此时,他不禁感叹:“高空堕海日,归骖尚能停。”这里的“归骖”比喻自己的车子,“尚能停”则表示诗人尽管心中依依不舍,但最终还是要离开朋友远去。
全诗以送别为线索,通过对天竺山景色的描绘以及与友人之间的交往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诗人既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又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整首作品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