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智师话别

昔我年始壮,托身灵鹫峰。
主人大导师,鼓舞扬真风。
四方依绛帐,杂遝象与龙。
嗟余于此时,已识大士踪。
纷纷论议场,头角出群雄。
如何三十载,慧刃藏其锋。
端居肄业地,了不为世通。
迩独念西湖,聿来将谁从。
情随山水远,兴与鱼鸟同。
平生方外姿,自在如冥鸿。
明朝复回首,飘洒一孤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神智师话别》是宋代诗人释道潜的作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道潜,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又名昙潜。他自幼出家修道,成为大觉怀琏弟子,云门宗下五世。在苏轼守杭州时,其师卜智果精舍居之,苏轼更赐号“妙总大师”。释道潜不仅在经藏、文史有深厚造诣,而且诗才横溢。
  2. 作品原文:昔我年始壮,托身灵鹫峰。主人大导师,鼓舞扬真风。四方依绛帐,杂遝象与龙。嗟余于此时,已识大士踪。纷纷论议场,头角出群雄。如何三十载,慧刃藏其锋。端居肄业地,了不为世通。迩独念西湖,聿来将谁从。情随山水远,兴与鱼鸟同。平生方外姿,自在如冥鸿。明朝复回首,飘洒一孤篷。
  3. 诗歌内容解析:释道潜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生活的感悟。首句“昔我年始壮”描述了作者年轻时的志向和抱负。接着,“托身灵鹫峰”展现了他选择出家为僧的决心和对宗教圣地的向往。诗中还描绘了神智师的风采和他引导众生的精神力量:“主人大导师,鼓舞扬真风。”这反映了释道潜对高僧的敬仰和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与神智师话别》不仅仅是一首诗的呈现,更是释道潜一生修行历程和心灵感悟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