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渊源水一溪,藓花绿遍考亭碑。
白云散尽青山出,一卷通书未写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洙泗渊源水一溪,藓花绿遍考亭碑。
白云散尽青山出,一卷通书未写时。
《和恕斋濂溪书院二首 其二》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一首诗作。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等;自称格物学者、紫阳先生、东阳先生、朱文公等。南宋浦城人,是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进士。历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福建提举茶盐,任直秘阁、福建安抚使等职。
朱熹在任职期间,曾先后主持过武夷山桐木关、建安紫阳等地的书院,并亲自讲学。他的教育思想以儒家经典为依据,强调“诚意”“正心”“格物”,提倡“躬行实践”。他认为学习应“致其知,尽其心”而“反求诸己”。他主张“尊德性”而“道问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他重视“诚”与“信”的修养,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口义》、《西铭解》、《朱子语类》等。《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