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观妙道士

妙处不可观,可观非是妙。
杳杳无方所,冥冥无朕兆。
我观三十年,力尽不能透。
及其会心时,欣然惟一笑。
碧桃开晚花,黄鹂啭春昼。
大哉众妙门,老子亲传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观妙道士》是宋代诗人释道璨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道家玄妙境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妙处不可观,可观非是妙。杳杳无方所,冥冥无朕兆。我观三十年,力尽不能透。 碧桃开晚花,黄鹂啭春昼。大哉众妙门,老子亲传授。
  • 译文注释: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道士修炼的景象,传达了对玄妙之道的深刻理解。
  1.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赠观妙道士》主要表达了对道教玄妙境界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对“妙处”的直观观察,揭示了真正的玄妙并非肉眼可见,而是需要内心的体悟和长期的修行才能领悟。
  • 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和哲理性的语句,如“碧桃开晚花,黄鹂啭春昼”,这些意象既美化了诗歌,又深化了主题,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对玄妙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1. 诗歌背景
  • 写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是诗人释道璨赠予观妙道士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道教文化的尊崇和追求。
  • 创作意图: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玄妙之道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可能借此与道士交流心得,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友谊。

《赠观妙道士》不仅是一首表达玄妙境界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了宋代文人精神风貌和哲学追求的文化画卷。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道教发展的重要文献,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