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萧太山韵相士李月斋

心明于月过于月,广寒有殿无城阙。
不须更服九转丹,目光射人如月寒。
凌烟阁上公侯像,未必肩如山字样。
玉川地上虮虱臣,未必文章非此人。
口眼分明天不夜,输与月斋擅声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萧太山韵相士李月斋》是宋代文学家释道璨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作品及其相关信息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道璨:释道璨,北宋时期的一位佛教僧侣和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在历史文献中记载较少,但据现存资料可知,他生活在宋朝时期,与当时许多文人骚客有着密切的交流。释道璨以其诗作著称,尤其是其对佛教文化的独特诠释和表达,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 诗歌原文
  • 心明于月过于月,广寒有殿无城阙: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通过月亮这一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澄明与超然,同时也隐喻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不受世俗之束缚。
  • 不须更服九转丹,目光射人如月寒: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境界的追求,认为真正的修为不在于追求外在的灵丹妙药,而在于内心对真理的洞察与体验。诗人的目光犹如寒月般锐利,能够洞察人心,体现了一种高深的精神境界。
  • 凌烟阁上公侯像,未必肩如山字样:这句诗用历史典故来比喻现实,指出即使是高位显赫之人,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这里的“肩”比喻人的权势、地位,诗人以此强调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测的主题。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深刻的哲理和审美情感。诗人借助月亮这一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诗歌充满了哲思和美感。
  • 用典巧妙:释道璨在诗中使用了不少古代典故,如“凌烟阁上公侯像”,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1. 创作背景
  • 宗教影响:释道璨作为一位佛门弟子,其作品中蕴含的宗教元素和哲学思考是显而易见的。佛教文化对他的影响体现在诗歌中,如对宇宙、人生的感悟以及对道德修养的描述等。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释道璨的诗歌创作,也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

《和萧太山韵相士李月斋》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释道璨个人修行理念和哲学思想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