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沧洲尚书送坦上人

貂蝉换却章甫冠,十年出入鹓行间。
天门九重虎豹恶,手携谏疏归掩关。
白鸥浩荡沧波阔,冷看诸公治三窟。
庭院无人春日长,尚记向来频往复。
平生眼里无机云,建安馀子不足吞。
剔起枝叶见根本,上人将底酬公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沧洲尚书送坦上人》是宋代释道璨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其独特魅力,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介绍
  • 释道璨:宋朝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宋朝,一个文化繁荣、诗词昌盛的时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之一,文人墨客辈出,留下了大量传世之作。
  1. 诗歌原文及鉴赏
  • 诗的开篇“貂蝉换却章甫冠,十年出入鹓行间”,通过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人物形象及其社会地位的变化。貂蝉象征着高贵与荣耀,而章甫冠则是古代官员的标志性装饰,这里用以比喻人物地位的转变。十年的时间跨度,既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也体现了人物角色的频繁变动。
  • “天门九重虎豹恶,手携谏疏归掩关。”这句描绘了人物身处高位却心怀忧虑,担心自己的安全,如同深宫中的猛兽一般难以安宁。
  • “白鸥浩荡沧波阔,冷看诸公治三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中人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感受的批判。诗人以自然景观作比喻,批评那些只图个人安逸,不顾他人福祉的行为。
  • 最后两句“平生眼里无机云,建安余子不足吞”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这里的“无机云”暗指政治上的清正廉洁,而“建安余子”则是指那些未能守住节操的人。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坚守初心,不为世俗所动的决心和信念。
  1. 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 历史影响:此诗作为宋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后世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 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为名利所惑,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和沧洲尚书送坦上人》不仅是一首表现宋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诗歌,更是一篇反映宋代文化成就和历史背景的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学艺术和文化成就,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