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换却章甫冠,十年出入鹓行间。
天门九重虎豹恶,手携谏疏归掩关。
白鸥浩荡沧波阔,冷看诸公治三窟。
庭院无人春日长,尚记向来频往复。
平生眼里无机云,建安馀子不足吞。
剔起枝叶见根本,上人将底酬公恩。
注释:
和沧洲尚书送坦上人:我为沧洲尚书的上人送别。沧洲尚书,指张苍洲,字沧洲,唐代诗人。
貂蝉换却章甫冠:貂蝉,古代女子头上的装饰物,这里比喻高官厚禄。章甫冠,古时礼冠名。
十年出入鹓行间:在朝中担任官职,进出于官员行列之中。
天门九重虎豹恶:天上的门楼有九重之高,而虎豹也在其中,形容朝廷内权贵如虎豹般凶猛。
手携谏疏归掩关:拿着谏疏回到自己的房间。谏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进献意见书。
白鸥浩荡沧波阔:白鸥在广阔的沧澜水之上遨游。沧澜水,即沧浪之水,指大海。
冷看诸公治三窟:冷眼旁观那些权贵们为自己打算,建造安乐窝。
庭院无人春日长,尚记向来频往复:庭院里没有人,春天的阳光也变得漫长。还记得当初经常往返于这院落之间。
平生眼里无机云,建安馀子不足吞:一生都在寻找机会,就像《诗经·卫风》中的“我无所思”一样,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东西。
剔起枝叶见根本,上人将底酬公恩:剔去枝叶才能看到树的根本,你将会用你的智慧和才华回报皇上对你的恩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沧洲尚书的上人送别的诗。诗人通过送别表达了他对权贵们的不满,以及他的志向。
诗的第一句“貂蝉换却章甫冠”,以貂蝉比喻权贵们的高官厚禄,章甫冠则代表他们的威严和权势,表达了作者对权贵们的不满。
第二句“十年出入鹓行间”,描述了作者在朝中任职的经历,他出入于官员行列之中,与他们一起共事。这里的“鹓行”指的是古代官员行列,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第三句“天门九重虎豹恶”,描绘了朝廷内的权贵如同虎豹般凶猛,威胁着其他官员的生命。这里的“天门九重”指的是宫廷内部,象征着权力的中心。
第四句“手携谏疏归掩关”,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败的失望,他手持谏疏回到自己房间,不再参与政治斗争。这里的“谏疏”指的是进献意见书,表达批评和建议。
第五句“白鸥浩荡沧波阔”,描述了白鸥在广阔海洋上的自由翱翔,象征着作者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志向。这里的“沧波”指的是大海,象征着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第六句“冷看诸公治三窟”,表达了作者对于权贵们为自己打算的行为的不满,他们建造安乐窝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里的“三窟”指的是安全的地方,用来保护自己免受灾难。
第七句“庭院无人春日长”,描绘了一个空旷的庭院,没有人来打扰,春天的阳光也变得漫长。这里的“庭院”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第八句“尚记向来频往复”,回忆了曾经频繁往来于庭院的情景。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第九句“平生眼里无机云”,表达了作者一生都在寻找机会,就像《诗经·卫风》中的“我无所思”一样,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东西。这里的“无机云”指的是没有机会或没有目标。
第十句“剔起枝叶见根本”,描述了通过剔除枝叶来看到树的根本,意味着要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这里的“枝叶”指的是表面现象,“根本”指的是问题的核心。
第十一句“上人将底酬公恩”,表达了作者对于权贵们回报皇上恩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皇上的恩情。这里的“酬公恩”是指回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这首诗通过对权贵们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独立和正义的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斗争的厌倦和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