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前溪水声潺湲,阁后山色空巑岏。
取之不得舍不得,善住道人如是观。
浩荡春风满天地,飞絮游丝无定处。
去无所至来无踪,善住道人如是住。
有所住兮成守株,鱼止泺兮鸟栖芦。
无所住兮成漫浪,空中迹兮镜中像。
道人一笑璨琳琅,住不住兮吾已忘。
闲倚阑干春昼长,眼看白鸟浮沧浪。

【题解】善住的道人,住在何处呢?他取之不得,也舍不得。春风满地,柳絮飘飞,鸟儿飞翔,都无一定处所。这道人却如守株待兔的农夫一样,无所住兮,成漫浪;如镜中、空中的影相,无所住兮,成幻象。道人一笑,璨若琳琅,但已忘其居处矣!

【注释】①潺湲:水声潺潺。②巑岏:高峻险阻。③取之不得,舍之不舍:语出《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④守株待兔:比喻希图不劳而得。⑤沧浪:水深浪大的地方。

【译文】阁前溪水声潺潺,阁后山色空悠悠。

取得它时难以到手,舍弃它也舍不得。

春风浩荡天地间,柳絮飞舞不定处。

去来没有止处,来去没有踪。

守株待兔似的农夫,鱼鸟栖息芦苇丛。

漫无目的地游荡,水中倒映的影子。

道人笑口粲然开,守不住兮已忘我。

倚栏观赏春光长,白鸟浮游在沧浪。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小品。作者以善住道人自喻,写自己对世事看透后的超脱境界。诗的前四句写善住道人的居处和心态。“取之不得,舍之不舍”,语出《老子》,意谓世间万物,既不能轻易得到,也不能轻易放弃。善住道人就处于这样一种矛盾的心态之中。五至八句写善住道人的生活态度。“守株待兔”,语出《韩非子》。这里用来比喻善住道人无所事事,闲适自得地过着隐居生活。《庄子·外物篇》载:“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生之计,因遗二程穿池。未穷复加一缿焉,曰:‘吾将守之。’”可见,此处所谓“守株待兔”并非指宋人守株待兔,而是比喻善住道人无所事事。九至十二句写善住道人的精神境界。“无所住兮成漫浪”、“无所住兮成幻象”,这是说,由于无所住,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固定的东西可以依傍,一切都像风中的柳絮、空中的云彩一般飘忽不定,无法捉摸。“道人一笑璨琳琅”,这句是写善住道人笑口粲然的样子。“璨”字形容琳琅宝玉晶莹夺目。“守不住兮吾已忘”,是说既然一切无所住,那么也就无所谓守了。最后两句写善住道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他倚栏观赏着春日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沧浪江面,白鸟在江水上自由地翱翔。这两句诗与上文的“守株待兔”、“漫浪”、“幻象”等意象相呼应,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