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宝峰麓,占地宽一弓。
梵放殷青冥,与峰相长雄。
鬼域何方来,包举归提封。
楼钟不敢鸣,僧趋邻寺钟。
径也铁石姿,直欲笺天公。
天高不可叫,虎豹守九重。
六年长安道,往来如飞蓬。
云开日正杲,死草生华风。
青山复入手,尽扫狐兔踪。
鱼鼓发新响,松桂还旧容。
掘地寻泉源,锄荒理菊丛。
桃李一家春,万古无异宗。
玉色十丈煇,秀润净磨砻。
大书付谁氏,千载深居翁。
他年来读碑,病眼摩朦胧。
为碑三夕留,卧听寒岩松。
解析与赏析
第一部分:“西苑宝峰麓,占地宽一弓。”
- 诗句:西苑宝峰麓,占地宽一弓。
- 译文:在西苑的宝峰山脚下,寺院占据了一弓长的广阔土地。
- 注释:西苑是唐代长安城内的皇家园林,宝峰山是其著名的山峰。”宽一弓”形容寺院占地面积辽阔。
- 赏析:这句描绘了寺院宏大的地理空间,突出了其在皇家园林中的独特地位。
第二部分:“梵放殷青冥,与峰相长雄。”
- 诗句:梵放殷青冥,与峰相长雄。
- 译文:梵音悠扬,弥漫在深邃的青天之下,与山峰共同展现出雄壮之美。
- 注释:梵音通常指佛教的诵经声,这里用以形容寺内僧人诵经的声音宏亮。”殷青冥”形容天空颜色深厚如青,”与峰相长雄”则形容寺庙与山峰相辅相成,形成壮丽的景象。
- 赏析:通过描述声音和色彩的宏伟,此句展现了寺庙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第三部分:“鬼域何方来,包举归提封。”
- 诗句:鬼域何方来,包举归提封。
- 译文:那幽暗的领域从哪里来的?它的边界如同被包围着的疆域一样广阔。
- 注释:”鬼域”可能是指某种神秘或不祥的地方,而此处用来形容一个未知或幽深的地方。“提封”原意是古代帝王所封的土地边界,这里比喻为广阔的领域。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未知领域的敬畏,以及对广阔空间的赞美。
第四部分:“楼钟不敢鸣,僧趋邻寺钟。”
- 诗句:楼钟不敢鸣,僧趋邻寺钟。
- 译文:楼上的钟声响不起,因为僧人已经去邻近的寺庙敲钟。
- 注释:“楼钟”指的是位于高楼上的大钟,“不敢鸣”意味着担心打扰到其他寺庙的晨课或其他活动。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当时僧侣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精神。
第五部分:“径也铁石姿,直欲笺天公。”
- 诗句:径也铁石姿,直欲笺天公。
- 译文:这条小路就像坚硬的铁石一样,直指天际,好像要书写天公。
- 注释:“径”(jìng)意为道路或路径。“铁石姿”形容路的坚固和刚直,“笺天公”则比喻想要向苍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决心。
- 赏析:这句诗通过形象的语言赞美了道路的坚韧与直达天际的精神。
第六部分:“天高不可叫,虎豹守九重。”
- 诗句:天高不可叫,虎豹守九重。
- 译文:天空高远得无法呼唤,虎豹守护着九重天外的宫阙。
- 注释:“九重”是古代对天子居所的一种美称,常用来形容皇宫之高大、庄严。
- 赏析:通过对比天空的高远和宫中守卫的森严,诗人强调了皇宫的尊贵与神圣。
第七部分:“六年长安道,往来如飞蓬。”
- 诗句:六年长安道,往来如飞蓬。
- 译文:六年来我在长安的路上行走,像随风飘动的飞蓬。
- 注释:“长安”是当时的都城,“六朝”泛指多年的时间。“飞蓬”是随风飘散的草,这里用来比喻旅途中的漂泊不定。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在外求仕的经历及其内心的迷茫和彷徨。
第八部分:“云开日正杲,死草生华风。”
- 诗句:云开日正杲,死草生华风。
- 译文:云层消散,太阳正好,枯萎的草地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气息。
- 注释:“杲”是明亮的意思,“华风”指春天的和风吹拂大地。
- 赏析:通过描写大自然的景象变化,反映了季节交替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第九部分:“青山复入手,尽扫狐兔踪。”
- 诗句:青山复入手,尽扫狐兔踪。
- 译文:青山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彻底清除了狐狸和兔子的痕迹。
- 注释:“复入手”意味着重回视野,重新获得关注。“狐兔踪”指动物留下的痕迹。
- 赏析:表达了自然环境恢复后的清新与整洁,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界保护的呼吁。
第十部分:“鱼鼓发新响,松桂还旧容。”
- 诗句:鱼鼓发新响,松桂还旧容。
- 译文:鱼鼓发出新的音乐声,而松树和桂花依旧保持着它们的原有风貌。
- 注释:“鱼鼓”指古代乐器中的一种,常用于祭祀等场合;这里的“发新响”可能指的是使用鱼鼓演奏的新曲调。“松桂”分别代表树木和花卉,“还旧容”意味着保持原有的美好状态。
- 赏析:通过对比新旧景象,传达了对自然的珍视和对传统价值的尊重。
第十一部分:“掘地寻泉源,锄荒理菊丛。”
- 诗句:掘地寻泉源,锄荒理菊丛。
- 译文:挖掘地面寻找泉水的来源,铲除荒地整理菊花丛。
- 注释:“泉源”指的是泉水的来源,“锄荒”即铲除荒地,“菊丛”指种植的菊花丛。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致力于改善自然环境的行为和愿望。
第十二部分:“桃李一家春,万古无异宗。”
- 诗句:桃李一家春,万古无异宗。
- 译文:桃花李花同属春天的美丽,它们永远都是这个家族的后代。
- 注释:“桃李”指桃花和李花,都是春天常见的花卉;“万古无异宗”表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们始终是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自然界中多种植物共同构成一个美丽家族的概念,体现了生态多样性和共存的理念。
第十三部分:“玉色十丈辉,秀润净磨砻。”
- 诗句:玉色十丈辉,秀润净磨砻。
- 译文:玉石般的色泽有十丈之辉,它的质地既秀美又细腻,如同经过精心打磨。
- 注释:“玉色”指玉石的颜色,“十丈辉”形容光泽灿烂;“磨砻”指打磨抛光。
- 赏析:通过对玉石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和工艺美的高度赞赏。
第十四部分:“大书付谁氏,千载深居翁。”
- 诗句:大书付谁氏,千载深居翁。
- 译文:这份重要的文献由谁来继承?这位深居简出的老者将承担重任。
- 注释:“大书”可能指的是重要的文献或书籍;“谁氏”在这里指代未来的传承者或学者。“千载深居翁”形容这位老者学识渊博且深居简出。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知识传承者的尊敬和期待。
第十五部分:“他年来读碑,病眼摩朦胧。”
- 诗句:他年来读碑,病眼摩朦胧。
- 译文:将来某一天我读到这块碑文时,眼睛因年老而变得模糊不清。
- 注释:“碑”指历史上的石刻或碑文;“摩朦胧”形容视力不好,看不清楚。
- 赏析:这句表达了对过去历史见证者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年老眼疾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