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曜劈箭急,一年弹指间。
始见大暑小暑,又是小寒大寒。
通身寒暑无回互,笑倒当年老洞山。
偈颂二十二首 其十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二十二首 其十六》是宋代僧人释洵的诗作。
释洵,字子淳,为北宋时期高僧,他的作品在宋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释洵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更通过其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体验。“上下人情贵一同”一句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平等、友情的珍贵;“七佛前前旷路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悟道的执着与坚持。这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世界,体现了宋词时期文人对于心灵寄托和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技巧。“当生不生,借光现三十六应”等句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中的“空无”概念。这些诗句既展示了诗人深邃的禅意,也反映了宋代诗歌风格的独特之处。
《偈颂二十二首 其十六》作为释洵的诗作,不仅是他对佛教教义理解和实践的成果,也是宋代文学艺术成就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背景及其文学价值,进一步领略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