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二首 其二十二

弋阳溪上诸檀越,勇猛精进难比况。
年年岁岁入山来,总是如来亲眷属。
如来法身等虚空,随彼愿心而显发。
譬如月轮出霄汉,照耀一切众生前。
众生性水无有边,我此一月能普现。
水静而清现全体,月非取水而遽来。
水动而浊无定光,月非舍水而遽去。
水有清浊有动静,月无取舍无去来。
于无取舍去来中,不见清浊动静相。
既无清浊动静相,一一含摄无有馀。
我心佛心众生心,心佛众生本平等。
佛子当作如是观,即获世间诸利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二十二首 其二十二》是宋代诗人释道生所作的诗词之一。该诗通过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表达,展现了佛教教义中的“如来法身”与众生的互动关系。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佛法二字,人人知有。狼毒砒霜,那容下口。直饶透出威音前,也是痴狂外边走。
  2. 诗歌赏析:在这首诗中,“佛法二字”指的是佛教的基本概念和教义,强调这些知识是每个人内心都知晓的。而“狼毒砒霜,那容下口”比喻了佛法的纯净和高尚,不应被任何邪恶或粗俗所玷污。这反映了释道生对佛法的坚持和尊重。
  3. 创作背景:释道生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佛教思想极为盛行的时代。他通过写诗来传播佛法,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理解佛教的精神内涵。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旨在传达佛教的核心教义。
  4. 主题意义: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对众生的关怀。通过描绘佛法的庄严和圣洁,以及对众生的慈悲和引导,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于众生命运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仅是出于宗教的目的,更是出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解决。
  5. 文学特色: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释道生的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佛法和众生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佛学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才能。同时,这首诗还体现了宋代诗词的一种典型风格,即注重表现内心世界和哲理思考。
  6. 影响与评价:释道生的创作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他的诗歌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研究宋代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后世学者对他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解读,认为他在传承和发展佛教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偈颂二十二首 其二十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释道生作为一位佛教僧侣的生活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