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佛回向偈

见闻获安隐,莫不信向心。
是故我归依,愿普如世尊。
甚深净戒聚,功德难思议。
受者获安隐,福慧日夜生。
诸佛常护念,万行渐满盈。
六度四等意,普度诸群盲。
手足初莫犯,节言慎所行。
常乐在定意,是真优婆塞。
质直离谄曲,常与贤圣俱。
爱众犹养己,是名真菩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礼佛回向偈》是宋朝诗人释遵式所作,诗中体现了佛教的净土思想和念佛的功德回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的内容:《礼佛回向偈》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佛教徒的修行目的。诗中的“见闻获安隐,莫不信向心”反映了人们对于精神安宁的向往。而“甚深净戒聚,功德难思议”则表明了佛法中戒律的重要以及其深远影响。

  2. 念佛的意义:诗中提到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意味着念佛的功德可以用于庄严、提升佛教的净土环境;“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则强调了念佛的功德可以回报众生,解救众生于苦难之中。

  3. 归依的目的:诗中的“是故我归依,愿普如世尊”表明了念佛人归依的对象是佛陀,并且将念佛的功德普遍施予一切有情,以期达到与佛陀同等的境界。

  4. 成佛的目标:“诸佛常护念,万行渐满盈。”这表达了一种信仰,即众生通过念佛修行,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护持和保佑,使自身的修行之路日渐圆满。

  5. 菩提心的发愿:“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这句体现了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众生皆可成佛,念佛人应当发菩提心,共同追求成佛的道路。

  6. 净土的象征意义:“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净土在佛教中通常指极乐世界或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这里不仅是修行者的最终归宿,也是教化和拯救众生的地方,充满了无限的慈悲与智慧。

《礼佛回向偈》不仅是一首表达佛教信仰和修行目标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心灵境界和精神世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以及它们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与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