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祭修斋决疑颂 第七疑:改祭之后,忽遇灾祸,既已舍神,求谁救护耶?颂曰:

专持菩萨号,八部护君身。
急难随声应,唯除不信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改祭修斋决疑颂》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释遵式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全诗如下:专持菩萨号,八部护君身。急难随声应,唯除不信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不幸时,寻求精神上的支持和救助的愿望。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背景
  • 释遵式的身份与成就:释遵式是宋代的著名文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精通佛学。他的诗歌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常常反映出对世间纷扰的超脱态度。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释遵式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无疑受到了当时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
  1. 诗歌主旨
  • 表达求援的渴望:释遵式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在遭遇不幸后,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援助和支持。诗歌中的“急难随声应”体现了作者在困境中期待得到帮助的心情。
  • 强调信仰的力量:通过“八部护君身”这一说法,诗人表达了信仰对于个人精神支柱的重要性。在佛教中,八部即指八大菩萨,他们被视为能够保护信徒的神祇。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释遵式的诗歌语言简洁,但每一句都蕴含深意,能够直击人心。这种简练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
  • 象征与隐喻的运用:在这首诗中,“专持菩萨号”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体现,也象征着诗人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谄诳世间人”则暗示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虚伪现象。
  1. 文化价值
  • 反映社会生活:释遵式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通过诗歌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宗教观念、人际关系以及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心态。
  • 启发现代人:在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释遵式诗歌中的精神内核——坚持信念、寻求帮助的态度,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改祭修斋决疑颂》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诗作。它以佛教思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心境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能从中汲取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