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而善应 其二

对扬殊特本同参,谁自辽空强指南。
今古不存师弟子,一轮秋月印寒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静而善应 其二》是由宋代的释重显创作的。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释重显,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为师。后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学五年,再北上灵隐寺滞留数年,最后在仁宗皇祐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2. 文学风格:《静而善应其二》,此诗以“静”为主题,通过“对扬殊特本同参,谁自辽空强指南”表达了作者对于佛学深邃的理解与内心的平静状态。其中“金槌影动,宝剑光寒”则形象地描绘了佛教中法器和宝剑的象征意义,象征着修行者的坚韧与智慧。
  3. 艺术特点:此诗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首先,其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如“金槌影动,宝剑光寒”,寥寥数语便将修行者内心的坚定与宁静表达得淋漓尽致。其次,其意境深远,如“今古不存师弟子,一轮秋月印寒潭”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更隐喻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此外,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充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释重显的《静而善应其二》不仅是一首表现佛教哲学的诗歌,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的内涵,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在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以应对世间的种种变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