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旬抱疾阻春霖,莎砌重重藓晕侵。
曾约偕游未能得,暮山空锁碧云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经旬抱疾阻春霖,莎砌重重藓晕侵。
曾约偕游未能得,暮山空锁碧云深。
《寄天童凝和尚》是宋代一位名为释重显的诗人所作的一首作品,其内容和艺术价值都值得深入探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释重显(980年-1047年),字明之,号无住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是南宋初期的一位高僧。他的诗歌创作以佛教思想为主题,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作品原文及译文:《寄天童凝和尚》原文如下:“经旬抱疾阻春霖,莎砌重重藓晕侵。曾约偕游未能得,暮山空锁碧云深。”此诗表达了作者因病未能与友人一同出游的遗憾之情,同时也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山峦被薄雾笼罩的画面。
作品赏析:从艺术表现上看,释重显的这首《寄天童凝和尚》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用词考究却能表达出深厚的情感。诗中的“经旬抱疾”暗示了作者因病长期卧床,无法外出。“莎砌重重藓晕侵”则形象地描绘了苔藓覆盖的台阶,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及其因病错过相聚的遗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
《寄天童凝和尚》不仅是释重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宋代文学、佛教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释重显的文学成就,也能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情感世界。